有一种用户增长方案,叫不做“用户增长”

我自己最近由于组织架构的调整,调整到了做用户增长相关的业务,我才去了解了什么是用户增长,用户增长包含用户的获客、激活、留存、变现、推荐,然后知道用户增长是所以企业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 因为所有的企业如果需要成长,一定需要伴随用户的增长,扩大规模。 然后我还想着在做用户增长相关的业务,想去深入学习一下,然后把自己的公众号当做产品来做用户增长。 由于产品在给我们讲业务的时候,主要讲的是拉新获客相关的,所以我的头脑的一直就把 拉新作为用户增长的全部了。但是实际上拉新只是用户增长的一个环节,还有很多环节都需要用户增长,今天重点聊拉新。 拉新是增长中的第一个要素,通过合理的拉新方式让用户知道一款产品并在使用找到产品提供的核心价值留下来,并在使用过程中对产品创造价值最终形成对产品在盈利上的供给。 可见拉新主要是让不太清楚这款产品的用户,知道他的价值,然后使用这款产品,基本上这样拉新就算成功了。后续这个用户继续不继续使用,那就是激活、留存要做的事情了。 常用的一些拉新方式就是找一些渠道打广告,公域的比如应用商店、抖音、快手、百度、小红书等;私域的比如公众号找博主,朋友圈;甚至有些还有线下地推的方式。 今天在读《华与华正道》看到一句话:把现有的客户服务好,远方的客户自己会来。 我发现自己悟了,懂得了一条新的渠道,而且靠谱,对用户增长后面的环节,比如激活、留存转化率都会更高。 我们思考这么一个道理,现有的客户服务好,怎么对拉新有帮助的。 服务好现有的客户,那么客户对身边的人有类似需求的,是不是可以带过来;社交电商就是基于此。 服务好现有的客户,自己的品牌口碑就会很好,当别人有类似需求的时候,找口碑好的产品,就会自己找上来。 这就是不做用户增长,也做到了用户增长。 要是服务不好现有的客户,为了维持现有的收益,可能就得不停的通过传统的方式拉新,传统方式拉新成本贼高,投广告啥的都是很花钱的。然后把钱花了很多去投广告,如果资金不充裕,没有多余的,那么现有的客户更服务不好,又要去拉新,恶性循环。 所以我觉得服务好现有的客户,是用户增长的基础,稳扎稳打,逐步扩张。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觉得我未来的做公众号的方向就需要转向服务好现有的读者,不断的去尝试对现在的读者有价值,愿意看的内容,而不是为了维持现有的阅读量,通过各种渠道去拉新人。 另外我想到了我现在的公司,支付宝,在支付份额上最近几年被微信压得很惨,虽然我觉得支付宝被压得很惨的原因不是因为客户没有服务好,而是被微信的高频所压制。但是我还是觉得服务好现有的客户是比拉新更重要的,有没有办法把现在支付宝和微信重叠的用户,让他们都用支付宝,这如果都转过来了,已经够支付宝长久发展了。 如果支付宝的服务好到这部分微信高频用户的都用上了支付宝,难道对于新用户在选支付产品的时候还不用支付宝吗? 最后还是送给大家书中的一句话: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现有客户是本,新客户是末;把现有客户服务好是先,新客户是后。所以我一看见谁着急没客户,要去拓展,我就觉得他是舍本求末。到处去开拓客户,是最低效的经营手段。想要客户,只会让你签下不平等条约,最后除了得到一个“客户”,剩下的全是损失。 不做「用户增长」的用户增长,才是最有效的用户增长。

March 21, 2022 · 1 min · 22 words · 桃翁

做人要做学习型,做事儿要做价值型

今天在阅读《华与华正道》,读到两句金句: 做人要做学习型,不要做纠错型 不要批判思维,要价值思维 记忆深刻,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做人要做学习型 从小我们就学过《论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这句的解释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以前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去死记硬背,并没有去想把这个思想实践到现实中,这就是读死书。 其实读书和交友一样,要看他好的地方。如果纠到一点错就拒之门外,就无书可读、无友可交了。 善于学习别人的人,每天都在成长,每次交流、都在学习,如果是纠错型的人,总是在挑刺,总是自以为是,这样就无法从别人身上学习,成长缓慢。一旦成长缓慢,思维受限,就更无法从牛人身上学习,恶性循环就是这样来的。 除了要做一个学习的人,还要注意不要做一个纠错型的人,老纠别人的错,这样的话你会觉得周围所有人都不好,以自己为中心,这样身边的人都会对你避而远之。 做事要做价值型 不要总是持有批判思维,要学会价值思维。 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个新东西出来,不是去研究这个东西的价值,而是上来就开始批判这个东西的好坏。 就拿数字货币来说吧,可能听说过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做的,然后还有还有很多山寨币,很多人炒币亏了,就否认数字货币,否认区块链技术。 然而实际上,这种去中心化区块链的方式,可能是历史依赖,解决信任问题的一大革命。 在比特币上也是,真正去研究他价值的人,从来不是以炒的心态去做的,这些人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对一个人,或一件事、一个方案,你不要一上来就评判他好或坏、对或错、接纳或拒绝。而是要关注他有什么价值,这样你就能得到价值。没有人经得起评判,但每个人都有价值。 价值思维的人总是从任何事或人上,都能看到价值,然后从中学习,批判型的人会慢慢丧失研究的能力,上来就要得出一个结论,好或者坏,对或者错。 总结 这两句金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放开自己,打开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见识增长,这样眼里就会容纳更多的东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样我们才可能看到别人,或者事情的价值,打开自己学习的欲望,而不是眼界狭窄,认为这个世界仅仅只是二元的。

March 11, 2022 · 1 min · 22 words · 桃翁

幸福的秘诀--保持低期望

为什么你总是在焦虑,总是对生活感到不满呢? 也许是因为期望值太高了。由于期望值过高,现实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标准,即使达到了预期的标准,也体验不到“超过预期”的欢欣,因此,完美主义者们总是感到忧心忡忡。 也许是时候把自己的期望值降低一些了,这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消极应对,而是对幸福感的积极追寻。 今天读到一段话 —— 对事对人,永远保持低期望。对任何事,永远保持低期望。低期望,就能坚持,就能付出。期望值太高,则很快因失望而放弃。为什么总是不求回报的人得到最大回报,就是这个原因。 对我自己以前的想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特别是对事儿,我以前都是以高期望去做的,认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在做事儿的时候会更有动力,因为觉得这个事儿只要做成了就会很牛逼,高期望。 在读到这段话,也许我真的要改变以往的心态了。 期望值是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的估计,目标估计越高,并不意味着实现目标的概率就越大,反而会因为不能实现目标而引起失望,增加心理痛苦。 生活中人们往往对某些东西抱有较高的期待,但是等到面对时,往往会发现这件东西并没有给你带来预期的效果,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会让人倍感痛苦。 我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公式:幸福 = 现实 - 期望。 所以想要幸福,关键因数在于现实和期望。 现实往往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管理我们的期望,调整节我们的幸福感。 期望又分为对人的期待和对事儿的期待。 怎么做到对事儿对人保持低期待呢? 比如当我们再寻求朋友帮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降低期望,帮我们是情谊不帮我们是本分。如果你抱着一定会帮你心态,一旦被拒绝,那么你的心理落差会巨大,会觉得这个朋友不给力,这点都不帮你。 那么也许你跟这个朋友的关系就会就此走下坡路。 但是如果抱着低期望,可能这个忙大概率,他不会帮我,毕竟挺麻烦他的。如果他拒绝了,反正你已经预料了,但是如果同意了,你会觉得这个朋友靠谱,值得信赖。 这样不管什么情况,两个人的关系都不会出现问题。 这个放在两性关系里也挺实用的,比如恋爱或者结婚之后,抱着很高的期望,觉得对方不会有很多缺点,所以当你对方的做法令你不满意的时候就会经常吵架。 但是其实都是人嘛,怎么可能没有缺点,总会有多多少少的摩擦,降低期望,互相谅解。 怎么做到对事儿保持低期待呢? 对事儿保持期望其实很简单,就是降低目标就行了。 以我自己为例子,我每次发文章都抱着这篇文章一定能火的心态,那肯定每天过得都愁眉苦脸。 但是我放平心态,我最近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发个文章跟平时保持差不多就行了。 一旦可能比平时阅读量高一点,我就会开心一整天,如果反响平平,那也不会影响我的心情。 其实我以前就是对事儿,是以高期望的心态去做的。所以我以前经常做着做着不符合预期的时候就很伤,特别打击人。 就拿做公众号来说,以前一起做公众号的几个朋友,好多人比我还晚做,但是阅读量早已超过我许多了。 其实被后来的人超越,以前我还挺难受的,但是后来想通了,自己确实没有别人写得多,没有付出那么多努力,做得差也应该嘛,后面心态就好了。 最后的建议 保持低期望值,并不是要求你不思进取,而是因为人的欲望和贪婪是永无止境的,保持较低的期望值,反而会对安心做事、身心健康与事业成就有好处。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低期望值,保持简约生活,可以调节与清净我们的心灵,指导我们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March 10, 2022 · 1 min · 36 words · 桃翁

时间管理的三大法宝

今天读《华与华正道》看到一句话:如何管理时间?做到铁石心肠、制定节拍、不追热点。 这三个法宝基本上已经足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了。 接下来我们来推演一下这三个法宝为什么有用。 大前提: 时间管理就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效率最高的时候做,让产生的价值最大化。即时间管理 = 做事价值 * 做事的效率 你是承认时间并不能被管理,被管理的只有人。 如果这个大前提是认同的,可以继续往下看,如果不认,可以关闭了,因为下面所有的推演都是基于此。 法宝一:制定节拍 我们基于大前提一开始推演,时间管理 = 做事的价值 * 做事的效率。 所以我们就要知道我们做什么事情价值高,同时,我们在什么时候做事的效率高。 当我们知道之后,我们就需要制定我们自己的节拍,尽量的去固定自己的日程,在效率高的时候去做价值高的事情。 这样我们才会效益最大化,时间管理就是有效的。 如果我们没有制定自己的节拍,那么我们就是跟着别人的节拍走的,他想什么时候找你就什么时间找你。 别人按照他的节拍走的,事儿都干完了,而自己的最重要的事情都还没干。 这种情况就需要模糊,互相的去适应,去调整互相的节拍,尽量一致。 另外自己的节拍最好可以公布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这样磨合起来会快一点。 法宝二:铁石心肠 基于大前提二:时间不能被管理,被管理的只有人。 这个人有别人和自己。 铁石心肠就是用来管理别人的,当别人来打断你的计划的时候,可以拒绝。 没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事儿,我的时间我做主。 法宝三:不追热点 同样基于大前提二:时间不能被管理,被管理的只有人。 这个人有别人和自己。 不追热点就是用来管理自己的。 让自己可以专注于的做事情,高效不仅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段,更重要的还是需要能专注下来,心无旁骛。 追热点就像街上有人打架,你围观,还评论,最浪费时间。 总结 总结下来管理时间就是严格准时自己制定的节拍,通过铁石心肠和不追热点的法宝管理别人和管理自己,让自己制定的节拍能够准时执行下去。

March 9, 2022 · 1 min · 37 words · 桃翁

回顾过去比展望未来重要一百倍

今天在阅读《华与华正道》读到这么一句话 : 回顾过去比展望未来重要一百倍,如果对过去不认真复盘,就会再次掉进过去的错误里。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复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复盘,才能找到成功或失败的真因。在复盘中钻研,钻研工法,持续改善,最终实现全公司的技术进步。 我们在哪些方面,应该回顾、复盘? 工作上的事情,比如每一个项目做完了需要复盘,每个月至少写一个月报复盘一下,最好每周复盘。 自己的情绪,比如跟伴侣吵架了,复盘一下是什么情况,两个的情绪分别是啥样的,然后复盘完之后两个再沟通一下,增加感情。 时间管理,比如每天组内其他同学下班都挺早,为啥自己这么晚。为啥早上规划的 5 件事,到下班只做了 3 件事?是不是被别人占用的时间太多了,还是自己偷懒了? 如果不回顾,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不养成回顾的习惯,一路往前走,肯定是走不远的。 因为如果我们不对过去的进行复盘,大概率会再次掉进过去的错误里,只有在复盘的时候找到根本原因,才能进行避免; 同时做得好的地方,也不会被发现,就无法让自己产生积累,无法给其他人复制,这样就无法精进,所以是走不远的。 如何让我们能坚持回顾 每天回顾固然是好的,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很有难度的。 比如: 上了一天班,很累,回家就想休息。 回顾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反人性的,大脑会痛苦,特别是在晚上,意志力会变得很弱。 我以前还遇到过一个难点,不知道回顾什么,想每天写日记来回顾,但是不知道写啥。 针对以上的难点,我的思考的解决方案有两个: 针对 1 和 2,其实都是因为把回顾的时间放到了晚上,晚上其实在做脑力工作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建议把回顾放到早上,早起写晨间日记,写完前一天的复盘之后,再根据复盘的内容做当天的规划。 针对第 3 天,可以从工作、学习、快乐的事情、梦想、理财、关系、健康这几个方向去做回顾,养成习惯之后,这个事情机会变得很容易。 如果自己能坚持每天回顾,我相信我可以在这一年过得非常的清晰,因为我每天都知道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离目标有多远,我还要做什么才可以实现我的目标。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反思、回顾及时的调整错误的做事方式, 最后 希望大家少关注未来,多回望历史,对过去犯过的错,认真复盘总结 我们预测不到特朗普上台,也预测不了新冠肺炎发生,预测不了美股熔断,现在也预测不了哪个国家会怎么样。德鲁克说,未来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肯定跟我们的预测不一样。所以,少关注未来,多回望历史。过去犯过的错,认真复盘总结,下次不要再犯。

March 8, 2022 · 1 min · 34 words · 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