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关于图像互动技术前景思考

前言 很久没有在外部写文章,跟我的读者们交流了,一些知心一点的同事,也离职了。所以最近感觉有点缺外部的输入,还是想写点文章,跟各种各样的朋友交流一下。 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去年参加了支付宝的五福的前端开发,主要负责的是 AI 年画。 年画里面其实是有很多图形互动技术,比如秒轮廓,让后让兔子动起来,然后整个过度动画到装饰页面,装饰页面对于贴纸相关的操作,里面其实用到了大量的图形互动技术,主要用的是蚂蚁的 2D 互动引擎 Tiny.js。 后面我会整理一下,把年画的一些方案公布出来,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在做五福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互动技术,对于如何开发互动应用没有任何概念,另外像五福这种大促时间又紧,任务又重,压力十分之大。 还好跟我合作的 partner 是懂的,并且有互动技术大佬给我们当技术顾问,所以才能顺利的上线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工作内容发生变化 回到我自己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我的工作内容要发生变化了,以后要从一个传统前端要转向一个图形互动技术方向的前端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服务的用户从公司内部用户转向了公司外部的 C 端用户。 用户量更大,意味着要求就更高,挑战就更大,也容易出故障。 技术方向发生了分叉,得重新开始学,学习任务极大。 互动技术方向对于我来说几乎是从 0 开始学,前面几年的前端经验积累用处就没那么大了,对于 React、构建工具、微前端这样的知识未来就不会再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了。 需要从 0 开始学习互动技术方向的内容:图形学、WebGL、2D 引擎库、3D 引擎库等等,还得稍微补一些数学知识。这块从我目前的学习以及同事了解,学习内容非常的多,而且对专业要求极高,不亚于传统前端的技术栈。 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组内对于互动技术这块需要更多的人才,今年这块的业务会更多,另外就是在五福里接触过之后,觉得这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特别是搞 3D 的,比如今年的福气乐园,看来就比较高大上。 两者结合,今年就准备开始走这个方向了。 不过对于现在来说,换方向对于职业发展有一些风险的,我也是在思考过后才决定的。 前景思考 对于换职业方向,其实我觉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慎重,影响未来的发展,尽量还是朝着前景好的方向转。 我记一下我现在对这个方向的思考,如果你刚好准备换方向可以参考一下。 担心的 路会往专精方向走,需要接受找工作没那么多公司招这个岗位的情况。 目前每个互联网公司都会招传统写页面的前端,但是对于图像互动技术的前端的岗位需求会少很多。 门槛高相对较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往往不限于前端。 比如需要掌握图形学、部分数学这样非常专业的知识,相对还是比较难一些。 工程化相对落后,开发体验相对较差。 这块的知识体系跟图形/游戏行业是紧密相连的,整体看仅前端范围内还是比其它场景更大的端和场景弱不少,包括应用场景、专业度、生产模式工作流啥的,都比较落后。 看好的 就是因为门槛高,才容易形成壁垒,不容易别替换(当然,反过来,也不容易替换别人,看自己怎么看待)。 在随着未来 AI 的发展,同事随着年龄变大,才不容易被年轻人或者 AI 替代。 看好未来人机交互的进步,甚至是变革。 主要看好两个方向 元宇宙 (不看好的朋友请保留意见)。现在国内腾讯(QQ 小窝)、阿里(淘宝人生、天猫二楼的 3D体验空间)、百度(希壤)、网易(网易瑶台)等都在布局这方面的,国外的更不用说了,Facebook 都直接改名为 meta 了。 人机交互变革。目前来看前端主要是负责电脑或者手机显示器和人进行交互,未来以后可能是 VR、AR 进行交互。 最后 通过上面的分析,主要是看好未来人机交互的进步,才选择了这个方向。就算以后这个方向发展得不好,有了这些基础知识还是可以往其他的方向,比如一些设计行业(家装设计)、可视化、游戏等行业进行发展。 最后如果你来选,你会怎么来选呢?欢迎留言说一下你的看法。

February 19, 2023 · 1 min · 68 words · 桃翁

读者问题|关于如何学习的讨论

一个读者的困惑,我做了简单的解答,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 ## ##1. 如何把一个知识由浅入深的学习? 见问题 2 ##2. 那些写技术文章的作者,为什么对某一知识或某一框架理解得那么深入,是如何学习的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使用的多,踩得坑多,经验丰富。 花时间深入研究过原理。 思考过这个东西的价值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点很容易被忽略,我的那篇从历史的长河中聊虚拟 DOM 的意义就是这个点)。 思考过这个东西能给自己的业务带来什么帮助,然后紧密的结合到自己的项目中。 如果你觉得这几个点感觉你都懂,那我问你几个问题,比如你在你们公司想引入 React 来做项目。 问题一:你为什么要用 React? 问题二:用 React 能带来什么好处? 问题三:如果用 Vue 或者 JQuery 能行吗? 问题四:React 适合哪些场景?哪些场景又不适用? 问题五:你觉得 React 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六:React 有什么缺点? 问题七:你觉得引入 React 会有什么成本,收益和成本如何进行平衡? 我想表达的是在学习一个东西,或者说想深入一个知识,不仅仅知道它是什么,怎么用,还要去了解它为什么会产生,能带来什么价值,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在你判断是否引入这门新技术才有充足的理由,否则就是追风,看到这个东西比较火,可能你根本就不需要,然后引入了反而给自己增加负担。 在你想知道它解决了什么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思考为什么它能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去寻找这个答案的时候就会深入他的原理,加上自己大量的实践,慢慢的就成为这个东西的专家了。 ##3. 什么时候去接触和怎么去学一些规范文档? 我想你说的规范文档应该是官方文档这种吧,然后下面讨论的都是基于官方文档。 官方文档我一直是把它当做完善我知识体系的东西来看待的,而不是入门教程。毕竟官方文档是给所有人写的,不管你是没使用过的,还是使用过很长时间的,所以就导致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比较官方的,所以就导致不一定适合你。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教程,因为每个人的所拥有的知识不一样。 另外官方文档也不会告诉你哪个知识点重要,哪个知识点常用,它只会告诉你有这个东西,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在实战中去得知。 特别是对于 CSS 标准,或者 Javascript 标准这种,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看的,东西又多,又不适合新手阅读,但是在你看到网上有不同答案的时候,就非常适合去看标准,平时就看看书、看看博客、看看视频教程就行。 4. 如何处理网上的技术文章以及实体书? 我觉得首先要明白文章和书的区别是什么,然后才能正确的去使用他们。 我们一般对书的认知是对知识成体系的介绍,书是比较的全,是对整个知识比较全面的介绍,另外由于写书比较的耗时,所以往往书里面的内容都是晚于知识点出来很久的,比较适合那种很久不会变的知识。 知道了书的特性,那么我们何时需要去读书呢? 我觉得应该是在你想打造或者说完善你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时候就一定要去读书,特别是像那种《xxx权威指南》这种,就特别的适合用来完善知识体系的。 但是一本书不可能把方方面面讲完,都是会有侧重点的,就拿学习 JavaScript 来说,想学好《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又称红宝书、《JavaScript权威指南》又称犀牛书是不应该绕过的,那么这两本书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两本书都很厚,理论上讲得都很全。 这两本书都会把 JavaScript 最重要的东西肯定都是会介绍的,但是红宝书侧重于程序设计,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实战一点,所以对于原型、继承这种在程序设计方面较多的知识点会用大量的篇幅,然后举很多的例子,这样更利于我们的程序设计。 而对于犀牛书的话他的侧重点在于权威,那么他的侧重点就在于全,要比所有的 JavaScript 的书都介绍的更全,相对来说比较偏理论。 因为每本书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侧重点不同,所以在看实体书的时候就要看自己需求,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程序设计能力,就看红宝书,如果想查漏补缺,看看自己是否对 JavaScript 全面了解,就看犀牛书。 其他的书也一样,对于技术书我一般的习惯都是带着目的去看,而不是像一些消费型的书随便翻。 再说说技术文章,技术文章他的特点就是可以做到很新,但是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很容易传播错误的知识。...

January 13, 2020 · 1 min · 81 words · 桃翁

我也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我今天看到一视频,给了我非常大感触。是 B 站上的一个视频,标题名叫:《这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期视频了,再见了 B 站》, 视频链接可以点击「原文链接」得到。 这个视频大概讲的是这样: 一个富二代,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去家里帮爸妈,由于自己非常喜欢游戏,所以就想做自媒体,自己赚钱养自己,做了差不多一年半,在 B 站拥有不多不少的 25 万粉丝,由于他自己喜欢的是单机游戏,但是国内喜欢单机游戏的人太少,所以在 B 站涨粉缓慢,慢慢的,迫于生计,不得追求快速涨粉,不至于入不敷出。 所以就开始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视频,比如热点视频,电影娱乐等,因为这些看的人多,涨粉相对较快,但是自己并不喜欢这些视频。以前自己做的游戏视频做完之后会回味好几遍,但是现在做的这些视频自己非常不喜欢,做完之后完全没有动力去看。 突然有一天他的爸妈给他买了一套 1600 万的房子,加上装修可能 1700 万左右,但是他爸妈只付了首付(他爸妈能全款买得起),剩下的贷款要让他自己还,目的就是要让他回去帮家里的忙,因为他做自媒体根本换不起这个贷款。 一个月贷款要还 3 万多,他做 B 站一年半才赚了 10 万,他爸妈就质问他,你觉得你做现在这个职业有前途吗?能还得起这个房贷吗?如果将来你的儿子想住这么大的房子你买得起吗? 他就开始思考当初的初心,自己做自媒体是为了赚钱,现在家里有四个厂,家里父母也 50 了,回去帮忙岂不是能花更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 所以他就关了自己的工作室,不再做自己不喜欢的视频,并且回家去继承家业。 看完这段视频莫名的感到了一丝心酸和无奈。 心酸的是很多做自媒体(包括我自己)的刚开始都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后来慢慢的为了粉丝向营销号靠拢,远离了自己的初心,这视频作者可以回家继承家产,而剩下的那些远离了初心的人又会何去何从呢? 无奈的是即使家里这么有钱,不想靠着父母打拼出一番事业,但是在房贷的压力下,以及对自己能力确实不太能够打拼出一番事业,最后只能回家靠父母的无奈。 这种富二代他们一次一次的失败之后,还是会有退路(回家继承家产),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冲,就得努力赚钱。 但是在自己能力还没到的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又赚不了那么多钱,所以只能违背这自己的初心,去赚一些合法的钱。 在这种金钱和自己喜欢的东西做斗争的时候,我无法给出应该选择哪种的建议。可能站在局外人来说,当然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呀,把事情做好,然后赚钱是自然的。 道理谁都懂,但是我觉得这是在考验人性的时候,当这件事儿发生在你的身上可能就不一定会这么做,因为我遇到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了,只有非常少数的人能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种人往往就缺少一个贵人,等待一个爆发期,但是在爆发期来临之前,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呢,很难说。 最后想说的是还是想做那个最初想做的人,把这个公众号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提供一些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稀缺的有价值的东西,跟我公众号的 slogon 一样: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每天花一小时来写文章,而不是花半个小时来找一篇好的文章。 其实我很希望你们可以给我多留言,多跟我交流你们的想法,而不是向我提一些问题,让我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我们两是否在同一个水平,是否双方都会受益。 所以我喜欢你在请教我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功课,咱们在此次对话中花了这么多时间,都能得到一些价值。 虽然我不是一个大 V,但是我还是很忙,有我自己的事儿,每天向我请教的人又特别多,我目前不想专门开一个付费的知识星球来回答问题,然后出售我的时间。 如果你希望和我交流,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微信」,联系到我。 最后如果你还愿意继续关注我的话,可以留个言,点个好看,甚至帮我多转发文章。

1 min · 48 words · 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