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阅读《华与华正道》,看到了跟花钱有关的两句话:

  1. 要舍得多花“冤枉钱”,这样碰上刀刃的概率比较大
  2. 钱最贱,人最贵,贵的人,时间更贵

感受颇深,特来解读自己理解。

要舍得多花“冤枉钱”,才容易花到刀刃上

经常父母会说:在外面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但是父母并没有说

  • 「刀刃」是什么?
  • 怎么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刀刃是什么?

刀刃是刀最锋利的一边,用来比喻关键处。

那其实把钱花到刀刃上,即为把钱花在关键处。

这个关键处,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关键处也不一样。

比如:

  • 读高中的时候,关键处就是高考,那么花钱到刀刃上就是要把到合适我的练习题。
  • 上大学的时候,关键处是为了找工作,那么花钱到刀刃上,就需要把钱买到合适的编程书籍、合适的编程课程。
  • 对于可能快结婚的人,那么花钱就应该花在买房、准备结婚的钱,而不是把钱拿去投资、创业、娱乐。

所以,想要正确的花钱,需要找到自己当前最需要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刀刃」。

多花「冤枉钱」,是一个花到刀刃上的好方法。

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

答案是多花冤枉钱,这样碰上刀刃的概率比较大,就容易成功。如果想把所有的钱都花在刀刃上,那就根本碰不上刀刃,这人就没出息了。

我举几个例子就会明白了。

比如一些广告商,来公众号投广告,那么他们的刀刃就是把钱花下去了,就有转化率,有人报他们课。

如果他们抱着只要投了,就一定有人报课的心态去投的话,他们就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跟金钱去研究这个公众号主转化率是否符合期望。

这样有两个问题:

  1. 时间风险,可能会导致被其他的广告给吸引走了,现在一般一个行业同类的会有好几个,不存在只有一家公司。
  2. 金钱成本,在去深度判断一个公众号是否值得投入,可能需要买很多工具,已经人力去分析,这也是很大的成本。

所以往往刚开始广告商都是简单的了解一下号主,然后先投一次再说,效果好的,再复投就行了。这样可能是会多花「冤枉钱」,但是没有让优秀的号主被遗漏。

再拿现在的很多公司拉新来说吧,比如注册邀请一个好友注册,奖励 20 元。

他们其实要的用户是长期用它们的 APP,并且可以在他们平台消费的用户。

但是要这样精准的用户(其实就是刀刃),很难精确的筛选出来,去进行补贴吸引,所以只能多花「冤枉钱」,先铺量,再选优。

这样就明白了吧,想把所有的钱花在刀刃上,最终可能就是碰不上刀刃。多花点冤枉钱,这样在刀刃上的概率大。

钱最贱,人最贵,贵的人,时间更贵

书中是这么解释这句话的:

能花钱办的事,绝对不要花时间。能用钱办的事,绝对不要用人。能外包给别人干的事,绝对不用自己人。钱最贱,人最贵,贵的人,时间更贵。别人再贵,也比自己人便宜。自己人最贵,所以要加大投资培养自己人。

总结一下就是:按照贵重程度排序,人 > 时间 > 钱

当然,这句话我并不是完全同意,我同意他的理念,不同意他的绝对。

我身边有挺多人把钱看得太重要了,而忽略了时间成本。

有一次跟几个朋友一起从杭州到上海去参加一个隆重的校友会,我们都买的是高铁票,一个多小时能到;而有一个人买的是火车票,应该要三个多小时。

价钱上应该火车票会比高铁便宜一半。

当时我们就说你这在车上浪费的时间,完全不知道,这次出去我们就是为了玩的,结果大多时间都浪费在了火车上。

这个朋友当时完全不能理解时间比钱重要的思想,可能是从小节约用钱的思想根深蒂固。

最终就是我们到了上海之后玩了好久他才到,他到了上海,都快吃晚饭了,结果就是啥都没玩到,你说这亏不亏嘛。

如果你也觉得时间很重要,那就用钱去换时间。

比如:

  • 你应该多花点钱让自己住得离公司近一点,而不是为了省钱,每天在通勤上花上 两三个小时。
  • 短途出行,非高峰期,坚决选择打车。公共汽车、地铁路线虽多,但站站停,换车通常花太多时间。
  • 付费学习,买书、买课程,买教练,不再世界上到处找免费的东西。
  • 付费咨询:与其自己纠结,不如直接投资找个行业专家咨询建议。

常言道,年轻时用时间换钱,年老时用钱换时间。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趁年轻时不必要的小钱就别刻意节省了,分配出一些金钱兑换时间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岂不是更好?

随着你养成了用金钱交换时间的习惯,减少找免费服务、便宜货。

不知不觉,你反而节省了时间和原本会被消耗的专注力。

总结

这两个花钱的观念我希望人人都能懂。

  • 多花冤枉钱,花在刀刃上。
  • 用金钱换时间,人 > 时间 > 钱。